【好文章】以生活課程輔導團的實踐為例~臺北縣崇德國小校長 林文生

本文章來自"建構中央─地方課程與教學輔導網絡專案"電子報

策略聯盟(Strategic Alliances)經常被商業人士用來作為公司與公司協同合作,增加公司產能、競爭力與快速發展的目的。最明顯的例子,就是最近雅虎與微軟開放各自所屬的「即時通軟體」(MSN Messenger 與雅虎通)彼此互通,即是為了防堵 Google 的強勢進逼,並對美國線上(提供AOL Messenger即時傳訊軟體)造成極大的競爭壓力。

什麼是策略聯盟?策略聯盟是藉與理念相近的組織相互合作、結盟,擴大規模或互補長短,使參與策略聯盟的組織,能提升彼此能力,並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(吳清山、林天祐,2002)。

學校教育經常被教育從業人員定義在圍牆內的教育,比較少人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來看學校教育的功能,也很少人將企業經營成功的經驗帶到校園當中,作為經營的策略。可是隨著知識產業的興起,學校的功能已經不再只是陶冶學生身心靈的地方,同時也是知識傳播與生產的基地。透過跨校的策略聯盟,可以快速地產生教育產業的群聚效應(Critical mass)。

在國民教育階段,國內最早進行跨校策略聯盟的地方,應該是在1999年臺北縣的瑞芳區。當時每一個小型學校都發現他們發展九年一貫課程的限制與困難,後來我們找了七所學校形成課程發展的策略聯盟。不但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,同時加速教師專業發展的速度,發展完整課程發展案例,後來整個瑞芳區的學校就形成四個課程發展的策略聯盟,不但解決校內的課程困境,也帶動台北縣課程發展的風氣。

............全文請點閱"以生活課程輔導團的實踐為例

留言